漳州人才:HR---給我的求職感悟
來源:漳州人才在線
時間:2020-11-11
作者:漳州人才在線
瀏覽量:
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,人生最簡單的攀比!人生驛站連連,為了學業,也許我們曾經背井離鄉的奔走,在書的世界里慢慢成長,枯燥無味的讀完了學習生涯。在這過程中,我們不乏辛苦、不乏努力,當然也不發青春與快樂,當學者歸來,投入社會洪流里,說遠點是報效祖國,報答父母,說遠點,為的是自己激昂而熱情的青春不至于無聲流失。職場中的打拼,其實遠比學校生活來的辛苦,它不是應付各科老師的問卷,它是動態變化的,在這過程中,我們要有屬于自己的戰友,也要有自己的目標乃至敵人,也許我們沒有辦法在一個點上就成功,但無論在這份上是否成功,我們獲得的遠比失去的多,總有一件件戰利品在我們丟盔棄甲的時候等著我們,而這戰利品便是經驗。如今的社會,是進步的社會,在人才濟濟的社會求職職場中,經驗成了最耀眼的字眼,趙本山有句話叫:諸葛亮出山前也沒帶過兵啊,你們憑啥要我有工作經驗!其實不然,經驗不是與生共來的,它是種抽象的東西,它不是錢,所以在“沒有錢的萬萬不能”的狀態下,它應該不能成立,在我們招聘人才的時候,我們索求經驗人士,但更多的應該是考慮人才的各方面綜合素質吧?和大家伙一樣,我的職場生涯也并不如意,我們不去妄自評論以往職業與公司的好壞薄厚,也不去菲薄自身能力,我沒有很高的文憑,甚至在這樣的社會里,我充其量也就是社會底層人員----高中畢業的已婚女性,但我始終這樣認為,學歷高低并不能代表了我的能力高低,長相丑陋也不能代表了我的心靈美丑,也許是我太過自我,過分堅信社會的公平,在求職里準備的是一場場的迎頭痛擊的心理,且以百敗不敗的精神繼續著。可盡管如此,對于某些HR,我還是有了自身的一些看法。 M司,半月前以網上招聘方式,招聘倉管,急于求職的我,(在這里我先說下我的個人經驗,干過內勤文員三年,倉管兩年)便在網上投了簡歷,再過后幾天里,某司沒有查閱,我打開才發現,原來某司招的對象需求是男生,我也就作罷了,只怪自己粗心,病急亂投醫。日子也就這樣過去了,在某日去鎮上游玩的路上,某司的廠門口,以紅紙黑字招牌方式招牌文員,所需文憑高中以上,在某司門口停頓了下,我進去求職,保安人員很友好的指引我走向人事部,門是虛掩的,透過玻璃窗,里面有兩位美女正在辦公,我敲了下門。在應允下我進入,并道明了我的來意。正常這個時候,HR一定會拿出申請職位表給我,可我遇到的是這位曾HR,用非常不屑的眼光看著我,上下打量著我的穿著,并用非常質疑的口吻說:你也要應聘文員?你是什么文憑?我笑了笑,說:高中可能出于無奈和禮貌,HR象征性的給了我申請表,并用鉛筆在上面溝了幾個空格要我填寫,我看了下,基礎信息而已。在這非常不尊重的禮遇里,我還是填寫了,畢竟是來應聘的。在我填寫完后,該HR帶我進了另一家會議室,并說明會有生產負責人會來面試我,等了稍微一會,他就來了,詳細的問了我以往工作的內容以及薪資和為何辭職要求,并要求我現場做一張他指定的EXCEL表格,這時候,我又進了HR室,在她對面的電腦上制表,不到五分鐘,該表就做好了,我喚了下她,這回這位HR的臉色稍微轉變了,并請了那位生產負責人。再接下來,那位負責人和我談了工資待遇,并領我去車間辦公室認識新環境,此時給我的感覺是,我應該通過了這場面試,其實心里也是很高興的。可就在我們回面試會議時,HR叫了下這位負責人,沒稍一會,負責人回來了,并跟我說:看你這名字好熟悉,你….?我知道他要說什么,就回答了他:是的,之前你們在網上有招倉管,我有投簡歷.。他笑了笑,讓我先坐會兒,他去下就回來,等了十多分鐘,HR進來了,說:這樣吧,你先回去等通知吧,這三天會給你答復。直到現在我也還沒有接到對方的電話,答案也就不明而意了,想了想,那位負責人最后沒有進來,可能是不好意思,覺得對我很抱歉吧,畢竟該談的也都談了,怎好意思給我否決,而HR的等候通知其實只是托詞,唯一讓我理解不了的是,剛才還好好的面試,怎么會突然沒有了呢?難道只是因為投遞過簡歷,而且是倉管不是文員?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,這和我今天的面試又有什么關聯呢?這事也就過去了,只是在我心里,留下了小小創傷,這創傷不僅來自于為何談成了的事沒了,也來自于這位HR的態度。 HR,人力資源部,他的招聘策略里難道沒有真誠對人這塊嗎?還是他也還是個沒有經驗的HR,在談吐里連對人最基本的尊重也沒有,他難道就沒有意識到他在間接里,就是所在企業的形象代言人嗎?假如一個接待我們的HR是這樣的,那么這個企業的高級領導是否也意味著以一種 俯瞰姿勢對待他的員工?還是他不明白求職者的心理,求職者雖是沖著一份工作而來的,但帶他進入工作的領路人也非常重要,如果HR表現得很不起眼甚至沒有素質的話,無疑會讓求職者生出輕視之心,進而懷疑這家公司的實力當然我可能說的有點遠,也有點偏激了,在屢次的求職里,也不外乎有非常得體的HR,就好比丹夫集團的那位,我不知道姓什么,雖然后來我們沒有合作成功,但是她的談吐以及誠信讓我很尊重。我更希望,在各企業里,他們的形象代言人不需多么的能言會道,但至少能給求職者一份舒心的氛圍,展現他的職稱魅力,這會讓求職者覺得跟崗位需求之間非常符合,簡直就是為了這個工作而生的一般。社會是流動的,經濟是滾動的,而我們是推動社會經濟的人脈,就職一份工作,付出一份汗水,得到的不僅僅是豐厚的薪資,還得是獨到的經驗與魅力!